故乡的容颜2023——740,大隐于世的乌托邦(下)
2023-07-08 16:58:14

行走方式:自驾

行走时间:2023年1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行走路线:

D1:景德镇浮梁县沧溪村

D2:景德镇废弃站场

D3:三宝蓬艺术部落

D4:北安村,740厂区陶瓷工作坊

D5:御窑博物馆

D6:沿沟煤矿,婺源月源村,虹川村

D7:陶阳里街区,瓷博会会场

740厂区陶瓷工作坊

地址:景德镇浮梁县湘湖镇740厂

这个蓝色的大门就是厂区的东大门,以前这里每到上下班的时间都是可以通行的。现在一定是封闭,不通行的状态了。

一侧这个灰色建筑是曾经的仓库重地。一看门口停放着各种车辆就知道这里是工作状态的。好不容易在落地玻璃窗看到“鱼和熊掌”的标识。这里的工作室都将低调做到了尘埃中。标识都很小,不起眼,有些甚至都没有标识。

但从门口摆放的各种物件和各种整装待发的快递就知道这里一点都不低调。

进入室内更是让人大开眼界

一楼有三个空间区域,每个区域的布置不同,功用也不同

每个空间里大到家具,小到把玩在手心的主人杯都是别有设计的。

每个空间都极尽所能的展示着各种物件,凌乱而有序。

厂房高大,为更好的利用空间做成了一个LOFT的格局。楼下经营,楼上展示。

沿台阶上二楼。

二楼被木隔断分割为两个区域。

二楼这个榻榻米空间是刚刚做完抖音直播的现场

二楼很多的窗户,将阳光引入室内,旧家具,各种物件因为阳光的加入焕发各具生机的生命能量。

窗台上胖胖的上海嗲女人令很多人迷恋吧?

这里每一个空间,每一张桌子,柜子都别极尽所能的被利用。

各种物件,实用型的,装饰型的,收藏型的一应俱全。

各种形状的灯盏的搭配,加上柔和的灯光令这些物件极具艺术性。

除了陶瓷,这里还有木,竹,玻璃都艺术物件,他们彼此搭配很有默契度。

这个空间应该是领导办公区域了。我带着欢喜的心情楼上楼下的溜达,也深深体会到鱼和熊掌的意思。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是我们从小听过的典故,而在这里,看到这么多精美有趣的物件时真的希望,而且也可以做到鱼和熊掌都收为囊中。一周的时间我先后两次来到“鱼和熊掌”,因为这儿的丰富,因为第一次遇到了老板,给了我很好的价格让我收获满满。很惊叹这里物件的丰富,生意的流畅。每次来,这里的小伙伴都各自飞奔的忙着自己的事情。就连打包的大姐都没有闲着的时候。他们也很惊讶我怎么会一个人跑到这里。当得知我就出生,成长在这里的时候,打包的一位大姐说她就是附近兰田村人,说着说着,我们两人可能还是同学,她说她上学是在厂里的子弟学校,她还记得一个同学的名字,那个同学也是我的同学。但四十几年前的事情,四十几年的变化,我们从孩童到了半百,还有多少记忆?

740厂,一座七八十年代的工厂,是我父母奋斗了一辈子的地方。孩提时的我们常常在这里玩耍。当初的树木现在已经如此繁茂。古旧的红砖,灰白色的水泥厂房加上满墙依附的枝条,即使在萧条的冬季也能有森林之感。

这座建筑是装修痕迹最大的一栋。粉色的楼房在整个以红砖,水泥建筑的厂房中格外跳眼。

依然大门紧闭,几次来这里都没能成功的参观一次,更不知这里的庐山真面目。

740离市区远,地点偏僻,加上厂区和家属区分属两个区域,厂区紧邻南河边的谷地深处,这里显得格外的安静。几乎没有车辆发动机的声音,也听不到其他的杂音。我在厂内荡来荡去,经过一栋楼房会去猜想是做什么的工作室。这里没有城区陶瓷街区中临街商铺和来来往往的人流。各家的工作室都没有显著的标识,有的甚至连标识也没有。他们隐居在这里,各自在工作室里享受自己的爱好,经营着自己的工作,过着自己的专属小日子。

在这条街上就偶遇了这位淡然的女子,不急不缓的,她只是出来倒个垃圾。后来在青良堂再次相遇,温婉的女子是那栋水墨艺术工作室的主人。她的全身都散发着一种朴素,随心的状态。这也许就是这些创作者选择在这里过上闲适的生活的理由吧,回归朴素,身随心动。

这是还在生产的车间。厂区的东侧很多的建筑租给年轻人做陶瓷工作坊,厂区的西侧还有生产车间。这次没有时间,下次来一定去看看那些留在记忆中的车间。

行走在这里,这个我人生中头二十年生活的地方,心中感慨万千。想当初,740在景德镇是鹤立鸡群的军工厂,如今的740除了还在生产的少有的几条生产线之外又成为了一个陶艺工作室的聚集地。这座还带着旧时光气息的国营老厂。一侧工人们还在上着班,另一侧许多被草木占领废弃的房屋和大大小小的艺术家工作室,工作坊。过往和今朝,工业与艺术,现实与梦想融合在南河边这个山谷之地,就像是一个大隐于世的乌托邦。

关键词:

下一篇: 新生注意了!拿到录取通知书,这几件事别忘了!
上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阅读